
我的价值观里,不论是朋家人也好,还是朋友也罢,都不要算钱,也别谈钱。 讲真,我尤其不爱给别人借钱。 为什么呢? 因为伤感情还伤钱包! 
1.出于信任,我们才将钱借给别人我小时候家里有几年的时间过的非常惨,惨到什么地步呢? 我母亲不爱做饭,以前我们的一日三餐是在饭店吃,后来突然改成了在家吃还通常只有一个素菜; 家里有几年时间基本都没有添置东西,还卖了一套房子。 我和妹妹上学的学费隔了好久才交齐; 父亲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意志消沉,早晨出去游荡,晚上行尸走肉一样的回来; 亲戚们知道我们家出了变故,往日里熙熙攘攘的客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接待一个亲戚。有时路上遇见他们,对方的第一句话也是:“我最近日子难,可别找我借钱。” 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。每天家里都弥漫的低迷的氛围,会突然间爆发争吵,东西摔在地上发出“砰”声音,时常吓得我和妹妹一激灵,很快我们就变得敏感、小心翼翼起来。 后来,还是父母退了各自和我们姐妹的保险金,重新做生意,家里才开始过的好一点。
我们家突然间这么惨的原因是我父亲私自将家里积蓄全借给朋友,那个人还卷钱跑路了。当时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借钱给别人,还弄的家里愁云惨雾的。 直到我长大后经济独立了,有了被借钱和借人钱的经历。 我才明白基于爱情、友情、亲情,我们愿意信任他人,从而借钱给他们。 同时我也明白了,你对他人的感情和他人对你的感情并不是等价的。你对别人的好不一定能换的别人对你好。 2.你对别人的好不一定能换的别人对你好。日本有一句谚语:借钱陪笑脸,还钱似阎罗。 半年前,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突然发消息,开口的第一句就是:“你有多少钱?先给我借个10万块。”分分钟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开银行的? 还有朋友跟我说要贷款需要个担保人,让我给他担保一下。 还有更可怕的,在我明确拒绝了他借钱的请求后,让我先从别人那儿借些钱然后再借钱给他。  这是什么迷惑行为?
我曾经借过几万块给一个亲戚,说好半年还。半年后不仅没,还要再跟我借几万块买车,我不想借,对方还找其他亲戚来游说我,说我冷血,连血缘亲戚都不顾。 催他还钱就各种理由,今天没带卡,明天网银转不了帐,后天说自己要去卖血.......哼哼唧唧的跟其他亲戚抱怨我要逼死他,这么点钱还要这么死气白咧的要,自己过的风光都不知道拉扶下自己人。  一脑门问号?
欠钱的成了大爷,指责借钱的抠门。最后,只能跟亲戚撕破脸要回了钱和亲戚断了联系。自己落得坏名声不说,还气的头疼、胸疼、肚子疼。 3.几不借被骗的次数多了,我给自己定了几种情况不借钱。 1.没有还钱能力的人,不接。 2.过去没有帮过你的人,不借。 3.救急不救穷,非应急的钱(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孩子上学、看病吃药这种急事借钱)不借。 4.半熟不熟关系的人(这种人从周边人借不到才找你借,信用太差)不能借。 如果熟人有急事,人品又不错的还是要借的,不过一定要做好钱借出去就打水漂的打算。
钱还能借的太多,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绝对不能影响生活。
我发现很多人明明不想借但是别人开了口就不好意思拒绝,所以忍着难受借了钱。结果借钱出去,自己提心吊胆不说,对方不还又容易心生怨怼,十有八九还可能就结仇,双方都变得面目可憎起来。 还不如狠下心肠直接拒绝,态度坚决,语气委婉。别给对方希望也别委屈自己。 4.如何正确借钱。日子很长,难保真有什么事儿需要向别人借钱。 - 我建议能找银行借找银行借,大型互联网公司app也多有借钱的功能,利率低放款快,还不用求人。
- 如果就是想找亲戚朋友借的话,借钱的时候,请先上网或者找个律师出个正规有效的借据,写清楚你要借的金额、用途、个人信息、还款时间和方式。带着诚意找真正心疼你的人上门,借到钱的概率也大一点。记得一定要给别人利息。这钱买个理财产品也有收益,但是对方出于对你的信任和关爱放弃收益借钱给你,为了不亏待别人你都要付一定资金占用费用。费用比例我一般按照银行短期理财收益加一个点给对方。给利息的另一个好处是,事先把账算清楚,直接给钱远比欠人情要简单的多。
你的亲戚朋友愿意借,要多感谢;不愿意借,也别勉强,人家可能也有难处。 最后希望大家和身边的朋友都能做好财务规划,既不用借钱给别人也不需要借钱给自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