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间借贷的新规。 
新规里面有一条大变动,颇受关注—— 标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,改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的4倍,新规定自2020年8月20日起执行。 
目前1年期LPR为3.85%,那么这样算来,4倍就是15.4%。 之前,民间借贷的两条红线是24%和36%—— 不超过24%年利率,受法律保护,必须全部还本付息; 年利率超过36%,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,可以合法免掉; 年利率24%-36%之间的利息,借款人和出借人可以协商。 而新规出来之后,这两条红线就不作数了,民间借贷利率超过15.4%,都是高利贷,不受司法保护。 当然,这个15.4%也不是固定下来的,因为LPR是会浮动变化的,LPR往下走,这个借贷利率上限就跟着降低,LPR往上走,也就随着升高。 之前的24%这个数,也是按当时6%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算出来的。 此新规一出,对于借钱的人来说,确实可以降低成本。 比如某人借了一笔钱,利率是20%,这在新规定出来以前是合理的利率,如果不还钱,出借人告到法院,按照法律程序执行,让借钱的人按照约定,还本付息。 等到新规定执行之后,同样是利率为20%的借款,之前是受司法保护的,现在就变成了高利贷。 借钱的人不还钱,出借人告到法院,也只能拿回本金和15.4%的利息。 不过目前15.4%的司法保护上限,还真是比之前低了一大截,像银行信用卡、微粒贷、花呗、借呗这些持牌正规军,利率也不止这么多。 比如,不少人的借呗利息是一天万5,一年的利率也有18.25%了。 虽然这条新规定是针对民间借贷,没说也约束持牌金融机构,但是一般来说,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会比民间借贷的利率更低。 文件都说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,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,人家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降到15.4%了,如果正规军的利率还可以到20%左右的话,就说不过去了吧? 所以,持牌机构的利率很可能也会跟着下调。 小巴看了一下微信,现在微粒贷的利率已经降下去了,直接砍半,日利率降到了万2.5,相应的年利率就是9.125%。 当然,具体到不同人的利率可能还是会有所不同,但整体是会比之前更低的。 
引导利率降低,听起来是件好事。 但真正落实的时候,有可能从借钱贵,变成借钱难,最终到底是不是好事,就两说了。 如果新规定对于持牌机构也适用,可能只有银行和少量机构能够承受。 利率降到15.4%,对于银行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利率,毕竟银行的资金成本低,银行的存款利率最高也就在5%左右,哪怕降低利率也有得赚。 当然,一些坏账率比较高的小银行,也会因为利率的降低,压缩利润空间,处境艰难。 这是银行的状况,其他机构的资金成本、获客成本都比银行高,就更难维持了。 所以会有更多机构退出这个行业,而业内的机构也会提高对客户的要求,他们需要更低的坏账率,才能维持盈利。 大家想想,如果有人向你借钱,他的信誉又一般,你俩也没有什么交情,他总得多出利息,用高息来诱惑你,你才舍得借钱吧? 机构也是一样。 
这样一来,信誉不够好,又没有优良资产作抵押的人,借款难度一下子就提升了。 至于民间借贷,如果利率降到15.4%,很多民间借贷组织就不愿意借钱了,尤其是短期应急周转的那种,期限短,利率也不高,没什么油水。 对比民间借贷组织所承担的违约风险,民间借贷就变成了很不划算的买卖。 人家把钱给你放贷,还不如自己拿去做投资呢。 可以说,新规定的实行压缩了持牌机构和民间借贷的生存空间,而个人借款的难度,也会因为机构的处境艰难,而被迫提高。 借不到款又急需钱的人,可能要向利率更高的地下钱庄求助。 要注意了,无论是地下钱庄,还是那种以盈利为目的到处放贷的职业放贷人,这些借款合同实际都是无效的。 
而我们的应对之策,就是更加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,以及加强对生活的掌控力。 现在要建设信用社会,连花呗都要接入央行征信中心了,评估个人征信的参考数据在增多。 新的借贷规定,又让借款的难度增加,所以大家得更加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,借款要按时还,形成良好记录。 万一再有要用钱周转的时候,借钱也更容易。 当然,咱们多次强调过的备用金和充足的保障,还是得备好。 有了3-6个月的家庭生活支出作为备用金放着,在面临突发事件时,还可以有钱周转一下。 而像大病和意外这种突发事件,很多时候备用金也只是杯水车薪,有充足的保险保额,才能规避这类用钱风险,给自己的生活构建起铜墙铁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