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钱有时候很难收得回来,这是现实。如果借钱的时候特别粗心大意,没有留一些心眼,则收回来的可能性更低。所以,借钱给别人要特别注意回收难度和回收风险。 例如,在张某追债一案中,他没有注重借钱的细节,连债务人的面都没有见过,导致最终很难收回这笔钱。 
一、案情简介 张某资金富足,而且非常讲义气,和他的朋友们经常有资金往来。而且,他借出去的钱基本上都有比较高的利息,靠着借贷,他都可以赚不少钱。 有一天,他的朋友老李找到张某说,有一个很好的哥们王某急需要用到钱,想要向张某借一笔钱,利息没有问题,三分、四分都可以,而且可以先扣除一笔砍头息。只是有一条,他特别爱面子,不想出面,让我在这里面传话、对接就行。 张某觉得利息还可以,这个朋友老李也比较可靠,于是就决定借钱出去了。老李拿着王某写好的借条给张某,张某收到借条之后,就向借条上的账号转款了,而借条上的账号又是另一个人的账号。就这样,这300万借出去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王某。 后来,这一笔账迟迟收不回来,由此引发纠纷。 
二、收回款项的难度和障碍 为什么这一笔款迟迟收不回来呢?原因在于张某根本找不到借款人王某,既没有见过面,也没有手机号、微信号,只有一个身份证复印件。 张某派人去王某身份证地址找他,发现房屋很久没有人居住了,没辙。 张某只能不断联系他的朋友老李,让他帮忙把款项追回来。老李起初也非常热心,承诺说会帮他好好催一催,甚至约出来见见面,但就是没有实际行动。 张某催得越来越急,老李也烦了:钱是你借给他的,我只是介绍引荐,没有收一分钱,为什么找我啊,你自己去找吧。 出现这种局面,张某怎么可能收回这笔钱呢!很难了。 三、诉讼追债的可行性 真正的借款人是谁,其实已经搞不清楚了。张某起诉王某,或许能胜诉,但胜诉也很难追回款项。张某起诉老李,依据是不足的,老李和这件事情的关系被撇的特别干净,他只是一个介绍人、引荐人,对这笔钱他没有任何还款义务。 四、调查发现,王某已死,追债陷入困境 张某不断派人去调查王某的情况,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,才发现王某在借钱的第二年就去世了,而且王某是一个孤寡老人,没有资产,没有子女。这笔钱究竟是不是王某借的,钱款最终去向又成谜了。 
五、寻找收款账号所有人,发现也是一个孤寡老人 张某想到,自己当时把钱转给了一个银行账号,银行账号是可以查到人名的,银行也有该户主的身份信息资料。 经过调查,终于找到该银行账号的收款人,然而,收款人是一个孤寡老人,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银行账号被别人使用。 随着调查的深入,张某追回这笔借款的希望越来越小了。 六、结语 钱不是万能的,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。借钱给被人要特别慎重考虑,而且还要做好防护措施,避免资金无法收回。不然自己的辛苦钱,就很容易被别人骗走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