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钱还钱,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常有人说,借钱借出烦恼,借钱借出仇人,借钱借出家庭破裂。。。钱,到底该不该借? 以下是笔者见过的几个借钱的故事。  借钱
1、某甲的好友因为有急事来借钱,不算多,两万块。碍于面子,借了,当时也写了借条。过了六年,一直不见好友来还,自己有等着用钱,无奈之下去找借钱的人索回。对方一脸懵逼,我什么时候借你钱了? 某甲伤心失望之下,回家找出借条。但是,原来清清楚楚的借条却成了一张白纸。某甲清清楚楚记得这就是当初对方亲手写下的借条,但是现在真的成了一张白纸。 请教律师以后,某甲如梦初醒。原来,这个借条是用“消字笔”写的,刚写好的时候是蓝色,和普通笔无异,但是过上几个小时,笔迹会慢慢消退,后来干脆成了一张白纸。律师告诉他,如果要维权,也不是没有办法,有一种专门鉴定消字笔笔迹的司法鉴定,叫做“压痕鉴定”,需要花费八千元,一次还不一定能鉴定明白。 某甲将白纸扔到垃圾桶,大病一场,又花去三万多元。  借钱
2、某乙的发小说是有急用来借钱,碍于面子,把自己准备装修房子的十万元借给他了,当时对方承诺最多几个月就还。 结果过了三年,借出的这笔钱还没有还回来。儿子结婚等着用钱,无奈之下,某乙硬着头皮到发小家里问一下。结果发小借口有事躲出去了,发小的老婆冷冷地说,自从借了你的钱,做了几笔生意,本钱全赔上了不说,还欠下几十万的债,我们都准备离婚了。你当初不借这钱我们也到不了这地步,有钱的话,再借我们几万周转一下。。。 3、某丙借给好友八万元应急,当时说是三个月准还,但是已经五年了,对方丝毫没有还钱的意思。在朋友家门外徘徊犹豫一个多小时,终于敲开了朋友的门。寒暄一顿后,言归正传。借给朋友脸一沉,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,不就是几万块钱,才这么短时间就来要,我哪有钱还你?真不够朋友!我现在手头紧,儿子刚买了房子,钱不够只买了三十来万的汽车,你不来催的话,我很快就会还你,现在好了,搞得我这么没面子,以后再说吧。  借钱
4、某丁乡下的亲戚来借钱,理由是儿子结婚需要买车。问他借多少,说是十五万就差不多了。本来估计亲戚借一万左右就差不多了,没想到是十五万。问他打算买什么车需要这么多钱?回答说是十万左右的。某丁更懵逼了,买十万的车,开口向亲戚借十五万?后来,闲聊中亲戚一本正经地算账,买一辆车大概十万,保险、油钱、过路过桥费以及罚款扣分,一年要一万左右--原来亲戚买车,连五年的保险、油钱、过路费以及违章罚款都要他买单,肯定是不打算还了。 5、某戊的朋友来借钱,不算多,四五万。当时承诺最多一年就还清,每年按百分之五计算利息,并写了借条为凭。结果过了四年还没有还,问了几次,对方支支吾吾。再后来,电话微信拉黑,直接失联了。某戊费尽周折,终于搞清楚了,这个所谓朋友借遍了身边所有能借到的钱,包括同事、老乡、朋友、同学、战友等等上百人,总数有数百万之多。这么大一笔钱哪里去了?原来这个人把借来的钱投到p2p,想着空手套白狼收取35%的年利息,结果这个p2p公司的人因为非法经营被判刑关进监狱,投入的钱也全部打了水漂,按他目前的收入,还清所有的钱,一百年未必能搞得掂。  借钱
6、某己在月工资三十元的时候被其哥哥借去200元,当时是半年多的工资。二十年来一直没还。后来哥哥和侄子分家,父子二人都争这笔欠款。为什么父子二人这么“仗义”?实际上父子都知道这笔钱是借自家人的,不用还了,也不想还了,所以才会争着分这笔债务,谁把这笔债务争到手,谁就可以少还一笔债务。到现在父子分家又过了二十年,借钱人的孙子都快结婚了,这笔钱仍没有还。 7、某庚借给朋友七万元,过了几年,经多次索要,朋友归还一万元,某庚当朋友面在借条上写了一句“某年月日还欠款一万元”。又过了几年,经多次索要,朋友带着一万元来了,说是一次结清。某庚懵逼,不是借了七万,还了一万,还差六万吗?怎么一万元就像一次结清?人家朋友一本正经地说,借条上不是写明白了,还欠款一万吗?  借钱
某庚咨询律师,律师答复说,这个问题很难处理。借条是对方写的,但是“某年月日还欠款一万元”是你自己写的,如果这句话有歧义,应当按不利于你的解释理解,除非你有别的证据证明当时是归还(huan)了一万元而不是当时还(hai)欠一万。 小结:借钱有风险,交友需谨慎。
|